close

The impossible

去年11月底去了泰國玩

倒數第二天11/27在Terminal 21的影城看到這部片的電影海報

上映日期是11/29,不過就算我留到29號我也看不懂泰文字幕 XD

還跟我哥說回到台灣要去看這部片,少年Pi就先等一下吧~

結果回到台灣找了半天都沒上映

原以為台灣不會上映了,沒想到竟然拖到過年檔期



浩劫奇蹟是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,影片一開始就說了True Story

片子開始五分鐘就很清楚明快的交代了時間、地點、人物背景與性格

一家五口在聖誕假期投宿在泰國普吉島的海灘渡假村

看到那個畫面就想到去年底去泰國玩的回憶--陽光、沙灘、椰子樹、躺椅和游泳池

但影片主角們卻在一瞬間遭遇了死亡人數近23萬人的南亞大海嘯

電影畫面呈現的非常好,最可怕就是你不知道將要面臨什麼?

只能看到遠方的椰子樹一棵一棵的倒下,下一秒就陷入了驚天巨嘯裡


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YR9xdIsnJ4

這部片裡沒有花太多的精力在描寫海嘯的巨大,但卻真實的讓人無法想像

看著片中的女主角瑪利亞媽媽,在被海浪吞噬後與水中各式各樣的物品不停翻滾碰撞

樹枝和其他的東西插入身體或是削去身上的肉,真實的呈現災難中血淋淋的傷痕

看了其他人的分享文說看到一半去廁所吐了或是很不舒服

除了醫護人員外,我想絕大多數的人會有同樣的反應,因為我們幸福地不曾經歷過



我以為我會邊看邊哭,卻只在三兄弟重逢時掉幾滴淚

不是電影不感人,只是我認為電影要傳達的並不是「唉唷,海嘯好可怕」

而是受難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





-----雷雷雷-----

海嘯後,受傷的媽媽和大兒子在前往安全地點時聽到小孩呼救的聲音

大兒子顧慮母親的傷勢,不同意媽媽要去救人的想法

媽媽對他說「如果這個小孩是你的弟弟們呢?」

大兒子反而對她說「弟弟都已經死了!」

媽媽回答「那就當這是我們能做的最後一件事」

最後大兒子還是和媽媽一起帶著小男孩前往代援場所

我感動於將心比心、感同身受和家庭教育中"身教"的重要性





再來是母子被送入醫院後,曾任職醫師的媽媽躺在病床上對著兒子說

「現在這邊很忙,你去看看能幫助他們做什麼?你一向都很善於幫助他人」

醫師的大愛和救人精神,再度以身教來教育她的孩子

還是小孩的大兒子在大難不死後,驚魂未定之時怎麼可能願意離開母親

但在母親保證她會一直待在原處後,大兒子開始幫著其他傷者尋找親人

好不容易幫助一對父子重逢後,體會到助人之樂的他回到母親的病床邊卻沒見到人


這一段,我跟大兒子一樣衝擊,以為承諾過的媽媽消失了




電影中這對母子演的十分好,這小朋友前途看好啊~




電影另一支線是父親和老二老么兩個兒子

父親對著只有七歲半的老二說要好好照顧弟弟,先去收容所等,他要留下來找媽媽和老大

生性膽小的老二說他害怕、他要跟著一起去

父親說

「我也害怕,但我最害怕的時刻是海嘯過後,我從水中醒來時發現只有我一個人,

但當我抬頭看到你跟弟弟爬在樹上,就沒那麼害怕了,因為我不是一個人。所以

我要留下來找他們,媽媽和盧卡斯(大兒子)如果只有一個人,他們會有多害怕。」


老二在那刻被說服了,也長大了,害怕飛機亂流的他勇敢地擔起照顧弟弟的責任
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jRMrr6LWBM


父親(亨利)在尋親時跟旁人借手機想打電話回家給其他親人

但是在災後時期,手機的電力是多麼珍貴,被拒絕也是無可厚非

後來終於遇到同是受災人,他慷慨的出借手機

亨利跟英國的岳父聯繫上時瞬間崩潰痛哭,情緒潰堤的當下

卻擔心耗損電力而匆促掛斷電話,把手機還給原主

沒想到他又將手機遞給亨利對他說「你不能就這樣掛斷電話,再打一次吧」

能深刻感受到人間的溫情與互助




還有很喜歡的橋段是老二和老么跟74歲的阿婆坐在收容地看星星

阿婆說星星其實已經不存在了,但我們仍能感受光芒

這段隱喻的很好啊,訴說著即使親人不在了,卻仍活在我們心中


最感動就是三兄弟重逢那段了,後面和父親重逢反而沒什麼感覺

揪心的場景還有病床上的母親看到丈夫時說「你來了,我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」

當下我真害怕那個媽媽就這麼死掉了,好險這部片叫浩劫奇蹟





片尾一家人搭著飛機要前往新加坡就醫時

大兒子跟母親說,在醫院時看到當初他們救起的小男孩跟父親重逢了

這一刻,我相信母親是真的對她兒子感到驕傲又欣慰的


飛機升空時,從窗外往下看已不是美麗的海岸與沙灘

而是被海嘯肆虐後充滿黃泥與斷嶼殘垣的景象


-------------




2004年我還不夠成熟去關心國際事件

我知道南亞大海嘯,卻沒有深入的去了解

沒想到2011年日本又發生了大海嘯

我看了很多海嘯相關報導、發生時的影片與後續追蹤

無法預知的地震與海嘯卻有強大的破壞力,總是能讓我敬畏大自然


去年11月去泰國喀比,這個美麗的地點隔著知名的PP島和普吉島遙遙相望

所以,和影片中的普吉島一樣,PP島及喀比都曾經遭到海嘯的侵襲

我們出海浮淺搭的長尾船,有一艘就被當時的海嘯沖到山上

現在還留在那裡,作為紀念

我們在美麗的海邊kayaking時,突兀的紅白鐵塔是海嘯警報器

遊客絡繹不絕的PP島,當時的海水是直接漫過島上,帶走美麗的飯店和無數生命

離開泰國時,從升空的飛機向窗外看,碧綠的海水和小島是多麼美麗

無法想像這裡曾遭遇這場浩劫




每次想到這裡總會莫名的感傷

泰國人真的很樂觀,不到十年又是一個繁榮的觀光大國

受災區又重建了很多新的建物,這些當然很多是外資的

但當地泰國人依然認真的工作,生命自己會找到出口的


有機會還要再去泰國玩!




--------



有些人拿這部片跟唐山大地震比較

兩片是截然不同的類型

與其說浩劫奇蹟是災難片,倒不如說他是奇蹟片吧

它沒有一般災難片的煽情,用催淚的配樂或是淒厲的哭聲來表現天災的無情

只是很真實的描寫災後人與人的互動和親情的羈絆


唐山大地震也沒有不好,但有些地方難免狗血了點

不過我看唐山大地震哭的比較多

尤其是母親看到自己的一對兒女被壓在石頭下

救難人員說只能救一個時,傳統的傳宗接代觀念讓母親選擇救兒子

看著清醒的女兒被壓在石頭下,清晰的聽見自己的媽媽放棄自己

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




我偏愛災難片(變態?),尤其是天災

從1997年的鐵達尼號到2013年的浩劫奇蹟

明天過後算是很不錯的片了,但總免不了帶點說教意味

覺得最爛的片反而是"2012"

其實跟明天過後算是同類型的片吧,但就覺得2012很蠢

而且還相當矯情(趕流行?)

阿凡達不算災難片,但想傳達的內容跟2012比較接近

所以我也不喜歡阿凡達,太幻想了

會造成我觀影時已有心理認知這是"假的",無法設身處地去感受

浩劫奇蹟和唐山大地震就是真實性比較高

身處地震帶的台灣人民比較能體會地震和海嘯的威脅




說到這個,不得不推崇一下鐵達尼號

具備了真實性、戲劇性、煽情性,果然是一代鉅片啊~!!!








拉回來浩劫奇蹟

這部片放在過年檔期實在不太好啊

過年大片特別多,本來就分散票房

災難片對於中國人來說,在歡樂的新春假期絕對不是首選

聽說票房不是很好,但真是一部好片啦!


年假的最後一天,去電影院看看吧!

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people 的頭像
    epeople

    epeople

    epeop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